諾貝爾獎相信無人不曉,但原來世上還有一個獎項叫作Ig Nobel Prize (無稽諾具爾獎)。顧名思義,這獎項可以說是諾貝爾獎的詼諧版,主要表揚那些「乍看下令人發笑,然後讓人深省。」的研究成果。而心理學則是該獎項其中一個審核領域。

 

今次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於2000年獲獎的心理學研究:一個被稱為Dunning-Kruger Effect的現象。

 

有聽過「識少少扮代表」這說話吧?最近也常常聽到一些中年人對著大學生們大吼「讀屎片」或「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你地識乜呀?」,而說著這些說話時,這些人很多時都是一副高高在上,全能全知的模樣。有想過這些人為何能如此有自信地去抨擊一些他們可能沒有完全了解過的人或事嗎?在除開文化、教育、價值觀、情緒、自我防衛機制等等林林總總多個因素不說的話,可能能以認知心理學的層面去探討一下這現象。

 

上面提及的Dunning-Kruger Effect 提出的就是:能力越低(incompetent)的人,越大機會去高估自己的能力。跟據 Kruger & Dunning (1999) 的研究,能力較低的人會傾向:

1) 未能認清自己能力或技巧上的缺乏、

2) 未能認清別人能力的高度、

3) 未能認清自己的能力有多低、及

4) 當他們被授予相關的知識及技術時,他們會開始明白自己受訓前有多缺乏。

 

這裡所指的能力低下,並不是廣泛性的定義某些人在所有範疇上都能力低下,而是指於某些特定的範疇(specific domain)上與其他人(peers)比較下表現出相對上能力較低。

 

為何會有這個現象呢?作者提出這與能力低下者的「後設認知能力」(metacognitive skills)有關。後設認知能力就是一種「去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好,自己有判斷得多準確,及自己有多可能犯錯」的能力。而上述的能力低下者則因為後設認知能力的不足,而對自己及別人有錯誤的認知:因為未能判斷別人做得有多好,亦未能判斷自己有多差,所以會認為自己做跟他人差不多或更好,而做成過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從而做成好像沒有來由的自信。

 

而當這些能力低下者被授予相關的技能後,他們的後設認知能力被提升了,就能夠反思自己之前強差人意的表現 ,而更準確去判斷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達爾文早在1871年就說過「無知比知識更能使人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愛因斯坦亦提過當他學習越多,他發覺不懂的越多 (The more I learn, the more I realize how much I don’t know)。

 

這文章的分享並不是想告訴大家自認為能幹的人就一定是高估了自己,這本就不是研究的內容。而只是想讓大家看看心理學可以怎樣從一個學術上的角度去分析一個有趣的日常現象。

 

 

李卓敏

輔導心理學家

 

Reference

Kruger. J., & Dunning. D. (1999)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 (6), 112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