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感言

特殊教育需要再思

特殊教育需要(SEN)在坊間越見「流行」,由過去的專業教師都未必知道甚麼是「讀寫障礙」,到今天連教育外行都開始對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專業名詞朗朗上口,到底所謂何事?
[…]

無名

  住所附近有一小徑,是回家必經之路。有天,小徑一隅石屎牆壁上忽然增添一副塗鴉。它深深吸引著我,我不得不駐足欣賞,甚至想舉起電話拍下作品。

[…]

小孩子的願望

  在寵物零食包裝袋上看到宣傳標語:「滿足毛孩先天的咀嚼願望。」

[…]

捉到了,然後呢?

  Pokemon(港譯《寵物小精靈》)卡通當年在香港風靡一時,小朋友爭相背誦小精靈的名稱、屬性。十多年後,手機遊戲《Pokemon Go》登錄本港,小精靈的風頭再次一時無兩,大家都很落力捉精靈。能夠將卡通角色帶到現實,這個遊戲確有其獨特之處。

[…]

放下放不下

1965 年瑞士精神科醫生Elisabeth Kübler-Ross 寫了一個有關悲傷的理論,解釋當摰愛離世之後親人的心路歷程,之後理論更推而廣之應用在不同的失去經歷,包括失去一些重要的關係。

[…]

自有他的命數

  你相信命數嗎?篤信科學、理性、邏輯分析的心理學家似乎不太可能會相信這回事,可是我對此深信不疑。

[…]

我們都是功夫熊貓

老少咸宜的節目,不論在那個時候給那個年齡的觀眾收看,都是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譬如一套好的卡通片。我很懶惰,不太喜歡外出看電影。往往要等到電影在收費電視台「上映」,才會租看。上個週末,我就選擇了《功夫熊貓3》。

[…]

一種集體的創傷

記得二零零三年三月份嗎?那個春天,香港發生沙士社區爆發,自始成為疫區達數月之久。我們痛失了二百九十九條性命,包括「香港女兒」謝婉雯醫生;香港經濟亦一度陷入低谷。

[…]

進修前你要知道的事

自離開學院後第四年,每每跟大學同學聚舊,大家少不免會談及兩件事情:一是籌備結婚,二是讀書進修。兩者都代表著人生即將要展開新階段,可是前者代表住蜜運的甜蜜幸福,後者則滲透住工作上累積的挫敗感。

[…]

真正逼迫學生的不是讀書,而是唯有讀書高的社會觀念

會把學業視為壓力的學生,必然把學業的得失成敗看得非常之重,甚至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旁人當然可以說很多風涼說話,說甚麼學業不是最重要,今次不合格下一次再努力,行行出狀元之類,但這些話對那些重視學業的學生,只不過是一些自欺欺人的說話。但究竟是誰令學生把成績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

孩子咒罵別人的三個可能

「行快啲啦,咁冇用㗎你,你不如死咗去啦。」

一把嬌滴滴的女孩咒罵聲突然在身後響起,正在學校梯間邊行邊沉思的我被嚇了一跳。我回頭看看,見到一個大概是三年級的女孩向我怒目而視。

[…]

每個人傷心都有自己的原因,不是一句知足就解決得到

在生活中大家都會遇見過一些人,不斷鼓勵別人知足、珍惜、感恩,他們的原意是好,知足也是很正面的個人特質,但盲目的知足和感恩卻不是甚麼好事,而且滿不滿足是一種主觀感受,怎能只靠外在環境去定義一個人應該覺得快樂還是傷心 ?

[…]